《渭南日報》記者 白冰濤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斗爭中,芪防顆粒、麻杏清瘟顆粒兩款中藥發揮了重要作用,其生產單位是位于渭南高新區的陜西利君現代中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君中藥公司”)。在疫情開始在我國肆虐的時候,利君中藥公司積極與西安交通大學藥學院合作,僅用18天時間就研發出這兩款防治藥物并通過審批,體現了企業擔當,展現了實力。
利君中藥公司的前身是恒心堂藥莊,始創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其間經歷了多次更名和改制、股權轉讓,莊里國藥制藥廠、渭南地區制藥廠、陜西省恒心堂藥業有限公司等名稱都是其發展的佐證。在陜西省商務廳2020年認定的首批“陜西老字號”企業(品牌)中,“恒心堂”赫然在列,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中藥“老字號”之一。在國家振興中醫藥的大背景下,“恒心堂”又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11月5日上午,利君中藥公司的副總經理王海江在辦公室安排多功能廠房項目竣工驗收前的有關工作。這個廠房一部分可以用于代加工“院內制劑(指醫院自己研制的制劑)”,一部分作為顆粒劑新增的生產線,預計2022年1月投入生產。
“我們現在既擴大產能,又對傳統優勢產品改造升級,順應市場發展需要,研發生產更多更好的藥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王海江說道。
1986年,王海江進入渭南地區制藥廠工作。據他回憶,廠房位于臨渭區西南京路,磚瓦結構,生產設備較為簡陋。在他工作的前幾年,藥廠效益還行,后面由于管理不善,斷斷續續生產,最后甚至成了半停產狀態,工資不能正常發放,職工怨聲載道。2004年新廠房在渭南高新區建成后,廠子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1年實現扭虧為盈。
“‘利君’控股‘恒心堂’,實現了西北地區最大的制藥企業同歷史悠久的老字號企業的成功結合,為企業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利君中藥公司總經理曹欣如說,“恒心堂”名稱源自孔子所說的“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意思是人要是沒有恒心,連個巫醫都做不了,終將一事無成。數百年來,“恒心堂”堅守“大醫精誠,普度眾生;醫道同源,共振中醫”的祖訓,遵從中藥炮制之術,守正創新,潛心研制出妙濟丸、沙苑子顆粒等多款明星產品,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輸送藥物,為戰爭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后盾,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近幾年,國家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利君中藥公司響應號召、順應趨勢、搶抓機遇,加強對“恒心堂”品牌的保護和建設。
曹欣如介紹,在“恒心堂”品牌保護和建設方面,他們首先加強產權保護,2003年取得國家注冊商標,擴大“恒心堂”商標在公司產品上的使用,打造“恒心堂”系列產品,目前已增加至24種,還成立了恒心堂大藥房。其次,堅持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相結合,精耕細作、精益求精,確保產品質量。再次,加強科技研發力度,堅持校企聯合,充分發揮“利君——渭職院中醫藥專家工作站”的平臺優勢,改良傳統產品,研發新產品。最后,加強品牌文化建設,利用地方志等史料,深入挖掘“恒心堂”的文化內涵,同時注重品牌宣傳,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努力將“恒心堂”發揚光大。